《仪礼·乡射礼》复原视频正式开拍
2016年8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彭林教授主持的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中的《仪礼·乡射礼》复原视频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影视基地1号棚正式开机。
这是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继《仪礼·士冠礼》复原之后所着力复原的第二项礼仪,也是三千年来第一次通过多媒体影像,采用真人表演与真实宫室场景及虚拟技术三结合的路径,从多个视角对《仪礼·乡射礼》的礼仪、建筑、服饰、器物、食物进行展演的复原尝试。
自2013年9月《乡射礼》会读活动以来,课题组以礼经记载作为理论支撑,结合历代礼书考证及传世文献,在宫室、器物、服装、饮食等方面,都做了详密考证和复原,其仪节、容止也经过反复考证推导,做了缜密梳理。如宫室方面,将传世文献与古建筑学相结合,对州序、堂廉、栋、楣、庋、楹柱、堂深、堂涂、台阶等都做了精密考证。服装方面,结合传世文献、礼图及出土实物,对朝服、玄端、玄冠、大带、革带、韠、屦、玉佩等都做了考证及复原。器物方面,对席、笾、豆、斯禁、篚、俎、爵、觯,以及弓、矢、决、遂、鞢、扑、侯、旌、鹿中、楅、丰、乏等器物都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相互参证下做了复原。甚至包括乡射礼中所用脯、醢、俎上脊、胁、肩、肺、臑等食物,也做了考证及复原,以确保此次拍摄的严谨性。
考证和复原工作进行的同时,课题组利用清华大学维学馆、校内小树林等场地反复开展实地演练,并将《乡射礼》分成16个仪节制作成便于理解的flash动画。在今年3月份于东晓景文化园进行尝试性拍摄的基础上,课题组最终迎来8月17日“乡射礼”复原视频的正式开拍。
开机仪式于上午9时进行,总导演澳大利亚新媒体技术专家保罗(Paul Nichola)先生、赞助方香港嘉礼堂张颂仁先生、制片方博研惟朋(北京)广告有限公司代表人陈伟先生、学术总顾问彭林教授及全体演员、工作人员共百余位莅临参加。开机仪式上,彭林教授简要讲述了乡射礼复原的意义,并对全体演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