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亚洲重层多样性:亚洲的性别建构逻辑”讲座成功举办

 “亚洲重层多样性:亚洲的性别建构逻辑”讲座成功举办


2024年6月7日下午,日本京都产业大学现代社会学部教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落合惠美子先生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发表了“亚洲重层多样性:亚洲的性别建构逻辑”讲座。本次报告会由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阿风主持,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凌鹏、助理教授谢雯以及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助教孙诗彧、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王天驰等作为嘉宾参与这次活动。来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日新书院的学生30余人聆听了这次讲座。


落合惠美子教授首先介绍了从2008年开始主持的京都大学全球COE项目开展的“亚洲家族与亲密圈”研究团队的研究目标及研究进展情况。落合教授指出,长久以来,全球知识生产体系是以英语文献为基础,以西方兴趣为视角,加上亚洲地区存在多种语言,因此亚洲缺乏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基础与平台。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亚洲开展有效的、多层次的国际合作,这也是她多年来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落合团队建立了一个亚洲知识生产体系共享平台,此平台建设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收集、翻译和共享以亚洲各种语言发表或展示的重要研究成果;其次,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国际与区域的比较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可靠的共同史料基础;最后,基于前两项成果,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研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学者,重点关注不同的主题。


目前“亚洲家庭与亲密圈”研究团队所完成的《亚洲家庭与亲密关系》丛书便是依托此平台完成的重要成果。这套丛书重点关注家庭这一主题。在亚洲,家庭与相关的亲密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许多亚洲社会都重视家庭,认为家庭体现了特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然而,过去探讨亚洲的家庭观念时,常常都会使用一些广泛而笼统的概念。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东亚是儒家社会”这个概念。

然而根据落合教授团队的研究,以及他们的亲身采访经历,可以看出过去常常认为是典型儒教社会的地区实际上在女性的继承权、性行为的干涉、女性的贞洁观等各种问题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习惯上来看,传统的日本反而与传统泰国的情况最为相似,而韩国实际也在17世纪以前,一直存在着妻方居住的习俗,并且女性也拥有财产继承权。亚洲社会存在着重层的多样性。


关于这种重层多样性的原因,落合教授认为主要在于东亚各国与各民族传统亲属结构的不同。她认为在亚洲社会,至少存在两种亲属结构,即双系制社会及父系制社会。双系制社会中,父母双方都占有一定优势,而在父系制社会中,父系血缘的一方更占优势。父系制社会基本上是大文明的中心,其中包括中国、印度,以及伊斯兰文明。而在这些大文明周边的地区,基本上是双系制社会,落合教授称之为“广义的东南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父系制社会的大文明影响了周边的社会,双系社会在接受、学习大文明的同时也会开始文明化、父系化,然而父系化的程度不一,比如朝鲜半岛等很多地方的“父系化”过程,或者可以称之为“疑似父系化”更为合适。

在传统的亲属结构之上,近代化也为亚洲社会性别及家庭结构带来影响。近代化催生了性别分工,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父系父权制的新式父权制。而在接受了近代化的影响之后,亚洲社会又与西方的观念相对,进行了“自我东方主义化”,“贤妻良母”或“贤母良妻”一词在东亚近代社会的广泛出现便是自我东方主义化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性别分工、家庭主妇化及去家庭主妇化等问题出现,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近代亚洲性别结构。


最后,落合教授强调,她想要说明是,亚洲并非是单一的亲属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文明化、近代化、全球化等各种文明的动态变化,这并非文明冲突的表现,而是多重多样的展现。

落合先生报告后,刘晓峰、凌鹏、谢雯等学者就双系与父系、重层的多样性、老年化与少子化等问题与落合惠美子教授进行了互动,双方也期待着今后能够就亚洲家庭与性别问题展开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文字:杨洁钫

图片: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