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仲伟民教授率队赴鲁西南地区考察

仲伟民教授率队赴鲁西南地区考察


2024年529日至65日,由清华大学历史系仲伟民教授带队的一行五人前往山东省济宁、微山、曲阜、兖州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其中重点考察了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流域、仲家浅村、曲阜和兖州村落等。此次考察深入古运河两岸和乡间村井,深化了大家对历史细节的理解,增强了大家对明清以来运河演变以及鲁西南区域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变迁的感知。

5月29日至30日,仲伟民教授一行考察了南四湖流域,实地走访参观了夏镇、湖陵城遗址、南阳古镇、两城镇独山岛、鲁桥镇仲家浅村等地。微山县文联主席黄艳生、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仲伟帅等陪同考察,此次考察还得到了微山县夏镇、张楼镇、鲁桥镇、南阳镇、两城镇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元明清时期,连接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京杭大运河贯穿于鲁西南地区。山东运河南段的地势由南至北自低而高,加之水源的不稳定,是保障漕运顺利通航最艰难的一段,也是运河水利工程体系中最关键的一段。南四湖处于鲁西南地区,又统称为“微山湖”。四湖串联成珠,横跨于山东与江苏二省之间,包裹着废弃的运河旧道,是目前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并非自古即有,而是在明清时期潴水新生的,其水域变迁与大运河的修建与运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作为明清山东运河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四湖并非普通的自然湖泊,作为官方“水柜”,曾经发挥了蓄水济运的作用,对明清王朝国家的维系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在夏镇,考察团队参观了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和刚刚发现的夏镇闸遗址。夏镇作为古运河四大名镇之一,是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沿线重要的商贾之地。随着明中后期运河的东迁与南阳新河的开通,夏镇由之兴起,并在新开运河之上建立了夏镇闸。夏镇闸是山东段运河众多节制闸的一环,由于复杂地势而产生的水位差,“闸”发挥着调节水位的作用,通过前后相邻两闸的蓄水或放水,分段节水,按时启闭,让行船一节节地“爬坡”和“下坡”,是保障行船得以顺利通航的重要水利设施。在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微山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伟亲自为考察团队进行讲解,团队成员通过一块块展板和数字模拟屏幕了解了微山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以及京杭大运河在区域社会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湖陵城处于昭阳湖西畔,本是一座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据称始建于西周初期,是汉高祖刘邦起兵初战之地。宋元以后,黄河夺淮后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积于此。明嘉靖四十四年秋,河决沛县,上下二百余里运道阻塞,水势浩渺无际,存续千年的湖陵城被湮没于黄沙之下。考察团队发现湖陵城遗址上新建了一座佛寺,并且在湖陵村村史馆看到了发掘出的古代砖瓦

南阳古镇位于南四湖北侧的南阳湖中,由主岛和多个自然的小岛组成,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该镇呈现出北方水乡的迤逦风光,有“江北小苏州”之称。明清时期,南阳镇亦为古运河四大名镇之一,是一座应运而兴的水上古镇,以商埠码头而闻名。考察团队在南阳古镇参观了马家祖宅、河神庙、南阳闸和利建闸遗址,并且对新近发现的碑文进行释读和拍照。

独山岛坐落于独山湖的西北部,因清代独山湖的形成而成岛。考察团队顺着崎岖的山路向岛顶攀登,时而辗转迂回,时而陡峭曲折,怪石参差,杂木丛生。山腰间有天然石洞,登顶远眺,湖面茫茫无际,水天一色。大家考察了岛上的朝阳洞道观,仔细辨读道观留存的明清以来的碑刻,并且在村中寻得一家谱,家谱记录了该家族的定居历史及其生计方式。

鲁桥镇仲家浅村蕴藏深厚的仲子文化和运河文化。古运河穿过村中,并因“浅铺”而得名。“浅铺”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岸挖浅的地点和组织,仲家浅即是会通河段的一环,并且人们在该浅建节制闸,是为“仲家浅闸”。考察团队参观了仲家浅闸遗址,了解古运河闸口的修建、运行和维护。在仲子庙,考察团队观摩了庙中所藏的众多碑刻,仲子庙是为纪念孔子的门生仲由(字子路)而建,是仲子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泗水文化馆,考察团队了解到,泗河是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一条支流,元明清时期,泗河曾作为京杭大运河运道的一段,后改为京杭大运河的支流以济运,在该流域的社会经济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城镇伏羲庙是有文字记载全国较早的一座伏羲庙,并且是唯一一座陵上建庙、陵庙合一的庙宇建筑。考察团队注意到,该庙保持了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对研究当地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提供重要参考。在马坡镇,考察团队参观了潘馥故居,潘馥曾任民国时期北京政府的最后一任国务总理。清末民初潘氏家族是济宁当地有名的士绅阶层,对于推动内陆城市济宁的现代化转型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是理解近代济宁城市史不可忽略的因素。

6月1日至5日,清华师生在曲阜、兖州、邹城考察。曲阜作为春秋时鲁国国都、孔子故里,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承载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历代中央政府大都以盛典祭祀孔子,并优恤孔氏后人。至明清时期,曲阜孔氏建筑群基本成型,包含孔庙、孔府、孔林,合称“三孔”。考察团队先后参观了“三孔”、颜庙等古迹,重点调研了其中的明清碑刻。碑文记载大多与明清时期孔府的祭田管理、赋役征派、官民关系等主题相关,集中展示了以孔府为核心的区域社会实态。

兖州北邻宁阳,西靠汶上,南接济宁、邹城,东邻曲阜。明初,兖州隶济宁府,洪武十八年鲁王朱檀来此地之国后,兖州升州为府,辖四州二十三县,改济宁府为兖州府下属州。考察团队在曲阜和兖州十几个村落开展田野调查,在历史现场解读文献,向当地文史专家请教;受到兖州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查阅了馆藏的地方文献;考察了邹城明代鲁荒王陵,该陵墓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及其王妃戈氏、汤氏的合葬墓,陵园现保存有御桥、陵门、二门、享殿、明楼、地宫等建筑。此行加深了大家对明清以来兖州及其附近区域社会的认识。

本次考察加深了团队成员对明清以来鲁西南地区尤其是微山湖流域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理解,拓宽了学术视野,增强了历史时空感,收获颇丰。


(撰文:高梓霏、毛悦、唐子阳、李俊杰)